《工程制图2》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2 |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选修课□ | 
        
            |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周2/2 |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 
        
            | 授课时间:周五[1-16周]1-2节 | 授课地点: 7B405 | 
        
            | 开课单位: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 | 适用专业班级:2013电子卓越 | 
        
            |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李熙亚 | 职称:副教授 | 
        
            | 联系电话:13929267722 | Email:xyli@dgut.edu.cn | 
        
            |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可分为集体答疑与个别答疑的形式,集体答疑的时间、地点与上课基本相同,个别答疑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等方式 |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的大类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绘制正投影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制图基本知识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绘图和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知识;物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投影规律及作图方法;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曲面与曲面立体(以回转体为主)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平面与立体表面交线的作图方法;立体与立体表面交线的作图方法;轴测投影;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和尺寸标注;图样表达方法和计算机绘图等等。
三、课程目标
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要培养非机类专业学生想象、分析及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读图、画图的能力,为后续的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未来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课程的目标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结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课程的基本特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绘图和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保留了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模型”的合理内核,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减压增趣”、“提智扩能”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对工程制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空间想象能力及空间分析能力;为后续的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未来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正投影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教师引导、从而实现与先前的知识储备形成对话状态,进而建构新的读图画图思维。 对于以后学习的工程设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杨胜强、荆建军、丁勇编,《现代工程制图》,清华大学出版社
2、推荐参考书:杨惠英、王玉坤主编,《机械制图(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 周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与重点 | 要求 | 学时 | 
        
            | 1 | 投影法和点、的投影 | 重点:投影法和点的投影 | 要求:掌握正投影的投影特点及点的投影  | 2 | 
        
            | 2 | 直线的投影 | 重点:直线的投影 | 掌握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 | 2 | 
        
            | 3 | 直角投影定理,平面的投影 | 重点:特殊位置的平面的投影特点 | 要求能够掌握特殊平面的投影特点 | 2 | 
        
            | 4 | 空间平面相对位置 | 重点:空间平面相对位置的确定 | 能够平面投影特性确定空间平面的位置。 | 2 | 
        
            | 5 | 基本体的投影 | 重点:基本的柱体、回转体的投影 | 能够掌握和理解基本柱体、回转体的投影特点 | 2 | 
        
            | 6 |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 重点:截交线的投影 | 能够画出基本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 2 | 
        
            | 7 | 回转体的截交线 | 重点:回转体的投影 | 能够理解回转体的截交线作图方法 | 2 | 
        
            | 8 | 相贯线 | 重点:相贯线的作图方法 | 能够理解回转体的相贯线作图方法 | 2 | 
        
            | 9 |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重点: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要求能够掌握基本的制图的基本技能 | 2 | 
        
            | 10 | 三视图的概念,组合体的三视图 | 重点:组合体的三视图 | 要求能够理解三视图读图过程及基本画图方法 | 2 | 
        
            | 11 | 读图(1) | 重点: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 要求能够读懂案例中图纸 | 2 | 
        
            | 12 | 读图(2) | 要点: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 要求能够读懂案例中图纸 | 2 | 
        
            | 13 |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 要点: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 要求能够对基本的形体正确的标注出尺寸 | 2 | 
        
            | 14 | 机件的表达方法 | 重点:剖视图、全剖、半剖 | 要求能够理解剖视图的表达方法 | 2 | 
        
            | 15 | 机件的表达方法 | 重点:其他的剖视方法 | 能够了解其他的剖视图表达方法 | 2 | 
        
            | 16 | 断面图 | 重点:断面图 | 能够了解其他的断面图表达方法 | 2 | 
    
七、教学方法
    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课程组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单一方法不断向多元化发展,重点探索引导、驱动、增趣、减负等方法的合理结合。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能力与知识同步增长,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敛散思维的区别引导,注重增加探究性学习内容,注重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匹配,注重与新手段相适应。计算机绘图注重实验教学方法,入门阶段,采用细节示范方法,提高阶段,采用模块串讲方法,在整个过程采用全程导航方法。辅导方式从单纯的面辅方式过渡到面辅与网辅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随时上网查阅,排疑解惑,巩固教学内容。 
课程组还非常重视教学艺术的探索与发挥,根据课程特点、现有条件以及教师个性,适时、恰当地将语言、形体以及眼神等方面的艺术融入教学过程中,或抑扬顿挫,或手势会意,或注视反应等,既改善了课堂气氛,也保证了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 
总之,课程组的教学方法充分兼顾了教学要求、生源特点、教师个性以及办学条件等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特别要求动手画图,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或者学校没有而在网络上可以获得的免费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可以利用网络中心的精品课程内容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及作图能力。
2.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约1:1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外每周必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2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4小时。
4.学生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
 学课前预习,坚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勤于动脑动笔,认真做习题,培养自己的分析和画图能力。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责任和义务,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及要求 | 权重 | 
        
            | 到堂情况 | 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 | 10% | 
        
            | 课堂讨论 | 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讨论 | 10% | 
        
            | 课后作业(即单元测试) | 每次讲座完毕,教师均会根据所讲内容以及需要延伸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布置相关作业 | 10% | 
        
            | 期末考核 | 1. 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制图方法作图,独立、按时完成考试。 | 70% | 
        
            | 期末考核方式 |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 | 
    
 
                 
十、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   我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部)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田君             日期:2015  年  3 月 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