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生产过程分析 | 课程类别:必修课 √ 选修课□ | 
        
            |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 
        
            | 授课时间:1-16周 周五 3-4节 | 授课地点:7B-410 | 
        
            | 开课单位: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 | 适用专业班级:2012工业工程 | 
        
            |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晏晓辉 | 职称:讲师 | 
        
            | 联系电话:13809635210 | Email:yanxh@dgut.edu.cn | 
        
            |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后、课间答疑,于12B402预约答疑 | 
    
 
二、课程简介
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是其核心活动,本课程通过对现代企业生产过程管理软件-ERP进行学习,理解制造企业中是如何控制生产过程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ERP”是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英文首字母缩写。ERP的概念和方法,集中体现了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和需求,其功能全面覆盖了市场预测、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能力需求、库存控制、车间管理直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从而为制造业提供了有效的计划和控制工具和完整的知识体系。ERP的实现必须以计算机为工具。本课程全面介绍ERP的基本原理和处理逻辑,ERP的实施和运行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管理软件ERP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物料管理、需求管理、经营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计划、财务管理。另外还需掌握ERP软件对企业的适应性以及选型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ERP相关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能运用所学方法与技能分析研究解决实际的生产过程管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工业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企业宏观管理观和系统的管理观,培养学生对现代制造企业先进管理工具ERP的理解和运用,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现代企业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多门学科,因此其先修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生产计划与控制、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周玉清,刘伯莹,周强. ERP原理与应用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推荐参考书:罗鸿编著,《ERP原理、设计、实施》 (第3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 周 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与重点 | 要求 | 学时 | 
        
            | 1 | 第1章  初识ERP | REP的基本概念,对企业的重要性 | 理解ERP对现代制造企业的意义 | 2 | 
        
            | 2 | 第2章  管理需求推动ERP发展 | ERP的发展历程,如何从订货点法发展到MRP,再发展到MRPⅡ和ERP | 掌握MRP、 MRPⅡ和ERP的区别及发展 | 2 | 
        
            | 3 | 第4章  基础数据 | 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工艺路线、提前期、库存等ERP基础数据 | 了解ERP的基本数据、理解其重要性 | 2 | 
        
            | 4 | 第5章  物料管理 | 订货批量、安全库存和安全提前期、ABC分类法 | 理解库存管理中的各参数是如何设置的 | 2 | 
        
            | 5 | 第6章  需求管理 | 订单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 掌握订单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 2 | 
        
            | 6 | 第7章  经营规划 | ERP计划的层次、销售与运营计划 | 理解ERP计划的不同层次 | 2 | 
        
            | 7 | 第8章  主生产计划 | 主生产计划的基本原理、对象和方式 | 理解主生产计划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 2 | 
        
            | 8 | 第8章  主生产计划 | 粗能力计划及其计算 | 掌握粗能力计划的计算 | 2 | 
        
            | 9 | 第9章  物料需求计划 | MRP的输入信息、展开和运行方式 | 理解MRP的输入信息、掌握MRP的展开和运行方式 | 2 | 
        
            | 10 | 第10章  能力需求计划 | 能力的概念、工厂的日历,排产的方法 | 理解能力及能力需求的概念,掌握能力计划的编制方法 | 2 | 
        
            | 11 | 第13章  财务与成本管理 | 采购管理的内容、供应商计划与谈判 财务管理概述、成本管理 | 理解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的概念、内容 掌握基本管理方法 | 2 | 
        
            | 16 | 复习 | 回顾整个知识体系 | 回顾整个知识体系 | 2 | 
    
 
表2  实验教学进程表
    
        
            | 周次 | 实验项目 名称 | 要点与重点 | 掌握程度 | 实验类型* | 实验要求** | 学时 | 
        
            | 12 | 沙盘对抗演练 | 模拟企业经营全过程 | 熟悉ERP沙盘操作,理解各种关联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13 | 沙盘对抗演练 | 模拟企业经营全过程 | 熟悉ERP沙盘操作,理解各种关联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14 | 沙盘对抗演练 | 模拟企业经营全过程 | 熟悉ERP沙盘操作,理解各种关联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15 | 沙盘对抗演练 | 模拟企业经营全过程 | 熟悉ERP沙盘操作,理解各种关联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实验类型:分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四种。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分必做、选做两种。
 
七、教学方法
本着以人为本、对学生负责的教育理念,积极应用多种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大局观;
本课程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研
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
实验部分由老师引导,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自己实践推演沙盘模型,老师点评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的内容跨度较大,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通过学习理解制造企业的生产运作及软件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2.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约1:1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外每周必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3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6小时。
3.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课前预习,坚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勤于动脑动笔,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依照按学校规定,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及要求 | 权重 | 
        
            | 出勤情况 | 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 | 10% | 
        
            | 课后作业(即单元测试) | 独立、按时交作业,作业完成准确,书写工整 | 10% | 
        
            | ERP沙盘试验 | 按时到实验室,积极认真,资料齐全 | 10% | 
        
            | 期末考核(闭卷) | 1. 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独立、按时完成考试。 | 70% | 
        
            | 期末考试方式 |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 |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田君         日期: 2015  年 3   月  1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