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法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优化方法应用 | 课程类别:必修课 □ 选修课√ | 
        
            |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8 | 
        
            | 授课时间:1-2, 7-18周 周二 1-2节             1-2,        周四 1-2节 | 授课地点:7B404 | 
        
            | 开课单位: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 | 适用专业班级:2012工业工程 | 
        
            |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晏晓辉 | 职称:讲师 | 
        
            | 联系电话:13809635210 | Email:yanxh@dgut.edu.cn | 
        
            |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后、课间答疑,于12C305 预约答疑 | 
    
 
 
二、课程简介
优化方法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该课程以前置课程《运筹学》为基础,旨在学习运筹学的分析建模的基础上,通过EXCEL、ILOG OPL等软件进行典型运筹学问题的计算机求解。该门课程在授课时一方面会兼顾应用问题的建模,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扩充运筹学中所学到的模型,另一方面注重应用求解,能让学生实际体会到运筹学在实际生产、生活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基础及应用知识,主要包括: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概念与内涵,规划问题的典型类型与划分、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网络规划问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运筹优化方法相关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能运用所学方法与技能分析研究解决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工业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优化改善和决策辅助观念,树立不“生命不息,改善不止”的IE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应用课程,基于学生的运筹建模知识,因此其先修课程主要有:管理科学基础。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叶向编. 《实用运筹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2版).
2、推荐参考书:陈军斌,杨悦编著. 《最优化方法》.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 周 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与重点 | 要求 | 学时 | 
        
            | 1 | 第一章 线性规划 |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求解思路 | 掌握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结果分类、EXCEL求解 | 2 | 
        
            | 1 | 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 | 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 | 通过敏感度分析报告得到灵敏度分析数据 | 2 | 
        
            | 2 | 第三章 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与应用 | 对线性规划问题进行典型的划分 | 总结和提炼不同类型线性规划问题的特点 | 2 | 
        
            | 2 | 第四章 运输和指派问题 | 指派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 掌握运输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 2 | 
        
            | 7 | 第四章 运输和指派问题 | 指派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 掌握指派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 2 | 
        
            | 8 | 第五章 网络最优化问题 | 最小费用流、最大流问题 | 掌握最小费用流、最大流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 2 | 
        
            | 10 | 第五章 网络最优化问题 | 最短路径问题 | 掌握最短路径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 2 | 
        
            | 12 | 第六章 整数规划问题 | 一般整数规划问题 | 掌握一般整数规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 2 | 
        
            | 14 | 第六章 整数规划问题 | 0-1整数规划问题 | 掌握0-1整数规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 2 | 
        
            | 15 | 第七章 动态规划问题 | 背包问题 | 掌握背包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 2 | 
        
            | 17 | 第七章 动态规划问题 | 生产经营问题 | 掌握生产经营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 2 | 
        
            | 18 | 复习 | 复习优化方法应用的基本知识 | 掌握优化方法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 2 | 
    
 
 
表2  实验教学进程表
    
        
            | 周次 | 实验项目 名称 | 要点与重点 | 掌握程度 | 实验类型* | 实验要求** | 学时 | 
        
            | 9 | EXCEL求解运筹学问题 | EXCEL求解、灵敏度分析 | 掌握用EXCEL对基本运筹问题建模求解及敏感度报告分析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11 | 指派问题求解 | 指派问题EXCEL求解 | 掌握用EXCEL求解指派问题的技巧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13 | 网络优化问题求解 | 网络优化问题EXCEL建模与求解 | 掌握用EXCEL求解网络优化问题的技巧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16 | ILOG OPL软件求解运筹学问题 | ILOG OPL软件求解运筹学问题 | 掌握用ILOG OPL软件求解运筹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实验类型:分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四种。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分必做、选做两种。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分课堂教学、课程上机实验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课程上机实验由学生自行完成,提交实验报告。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的内容跨度较大,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树立起良好的质量观,多关注生产生活当中的质量问题,并积极尝试分析解决。
2.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约1:1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外每周必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3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6小时。
3.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课前预习,坚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勤于动脑动笔,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必须参加上机实验,亲自动手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实验内容,并完成上机实验报告。
4.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依照按学校规定,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及要求 | 权重 | 
        
            | 出勤情况 | 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 | 10% | 
        
            | 课后作业(即单元测试) | 独立、按时交作业,作业完成准确,书写工整 | 10% | 
        
            | 实验与实验报告 | 参加上机实验,完成规定的上机实验内容,并独立、按时完成上机实验报告 | 10% | 
        
            | 期末考核(闭卷) | 1. 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独立、按时完成考试。 | 70% | 
        
            | 期末考试方式 |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 |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田君          日期:    2015年  9月  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