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200字)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教育、管理、艺术和其他所有领域创造、创新活动的特点、规律、方法和创造力开发的科学。其目的是通过对人类的创造、创新活动的研究, 掌握创造、创新的规律和方法,并以此有效地促进各类创新活动的开展,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选修课,是为设计类专业打基础的重要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创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法的应用,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并使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运用到专业设计之中,从而具有工业设计师的基本创新素养。(提出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用掌握、理解、了解、具有等动词表达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其中主要知识点和技能应分别不少于5个方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讲解创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创造过程及基本规律,通过讲授创造性思维方法与创造技法并结合课程相关训练从而达到掌握创新思维习惯的目标。(了解或理解某种现象发生或产品的生产过程,掌握思维、观查、测量、分析、研究、检验、评估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设计实际创新案例,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关注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激发创新欲望,树立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新素质,掌握创造创新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以适应时代对大学生的创新要求。(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专业课选修,先修课程为设计基础等相关基础课程,以一定的设计思维为基础,对设计活动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专业设计,学好本课程对后续课程以及回顾设计基础课程,乃至后期的设计思维都有很大的影响。
(本课程对先修课程的要求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和作用)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创造学教程》,杨乃定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
2、参考书:
⑴庄寿强著  普通创造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⑵余伟编著  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教程  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六、课程进度表
(按照本课程整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将课程进度安排细化至每个教学周。课程进程避免按照章节目录方式罗列,而应按照教学的内容结构,提炼出每周的教学主题,按照教学主题方式列出,帮助学生对课程的总体结构有更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了解各主题的要点、重点及要求。)
    
        
            | 周 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与重点 | 要求 | 学时 | 
        
            | 1 | 第一章   创造的概念 | 概述创造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   | 2 | 
        
            | 1 | 第二章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 | 简介创造活动的起源、历史发展及研究对象 |   | 2 | 
        
            | 2 | 第三章   创造学的研究方法 | 介绍创造学的研究体系及方法 |   | 2 | 
        
            | 2 | 第四章   创造活动的特点 | 简介创造活动中的特点及要素及基本概念 |   | 2 | 
        
            | 3 | 第五章   创造的动力分析 | 介绍创造动力,包括社会需求及心理动机 |   | 2 | 
        
            | 3 | 第六章   创造性思维原理 | 介绍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过程、模式 |   | 2 | 
        
            | 4 | 第七章   科学发现的创造活动 | 简介创造活动中科学发现的概念及模式 |   | 2 | 
        
            | 4 | 第八章   技术发明的创造活动 | 简介技术发明过程的内容及专利保护等 |   | 2 | 
        
            | 5 | 第九章   技术革新 | 简介技术革新的概念及类型 |   | 2 | 
        
            | 5 | 第十章   创造技法 | 简介创造技法之列举法 |   | 2 | 
        
            | 6 | 第十章   创造技法 | 简介创造技法之组合法 |   | 2 | 
        
            | 6 | 第十章   创造技法 | 简介创造技法之逻辑推理法 |   | 2 | 
        
            | 7 | 第十章   创造技法 | 简介创造技法之检核提示法 |   | 2 | 
        
            | 7 | 第十章   创造技法 | 简介创造技法之智力激励及观察法 |   | 2 | 
        
            | 8 | 第十一章   产品创新设计 | 简介产品的创新设计过程及方法 |   | 2 | 
        
            | 8 | 第十二章   创业与管理创新 | 简介现代社会创业与竞争中的管理创新 |   | 2 |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教学,结合一部分练习评讲。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形式进行。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信息较少、实践性强、理论抽象、应用性特点突出。因此,学习时要先理解原理,更重要的是了解原理指导下的创造规律、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自我提升的方式,包括创造技法的规律等方面的应用,以达到事半功倍。学习中要注重于关注思考方式、理解与运用,并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与综合应用。要重视实践环节,认真完成作业。
2、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肖云龙主编  创造学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文冲著  点子思维  作家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徐易炎主编  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开发  江西人事厅(1998年6月出版)
梁良良主编  创新思维训练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2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3.5小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在训练环节要积极表述创造思想,在安排的讨论及提交作业环节,要结合课堂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在创新能力测试环节中,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创造学的综合掌握情况,特别是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真正掌握创造思维及技法,运用到专业设计实践中。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说明课程成绩评定的方法、内容及评定标准,使学生清楚考核要求。)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 | 权重 | 
        
            | 到堂情况 | 考勤情况 | 10% | 
        
            | 课堂讨论 | 回答问题次数及情况 | 5% | 
        
            | 完成作业 | 考察提交作业次数及质量 | 10% | 
        
            | 实验(实训) | 考察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小设计中的情况 | 5% | 
        
            | 期末考核 | 完成课程作业制作 | 70% | 
        
            | 考试方式 |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 |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  田君            日期:    2015    年   3   月  1  日   | 
    
 
九、学生反馈信息
 
————————————学生沿此线剪下交任课教师——————————————
 
    
        
            |     我已经阅读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理解并同意大纲中列示的要求。   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