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管理学原理》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为培养该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管理方法与技能。本课程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或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系统阐释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职能及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管理学新体系,特别阐述了全球化管理、管理伦理、决策方法、企业资源计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体系结构,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初步具有从事一般实际工作的管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综合运用各项专门的管理知识以及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基本职能和方法,理解其基本概念;了解管理学的体系结构,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职能及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管理学新体系,特别是全球化管理、管理伦理、决策方法、企业资源计划等基本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工作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其内容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规划与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好后续课程具有较大的影响。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周三多. 管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2第三版
2.参考书: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 周 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与重点 | 要求 | 学时 | 
        
            | 1 |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 1 管理的概念 2 管理的职能  3 管理的特征4 管理的性质 5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 理解基本概念和思想 | 3 | 
        
            | 2 | 1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2道德与社会责任 | 1泰勒、法约尔、梅奥、韦伯等的管理理论以及现代管理理论 2 管理与伦理道德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企业的社会责任 | 理解基本概念并掌握重点理论 | 3 | 
        
            | 3 |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 1信息及其特征 2信息管理工作 3信息化管理 | 理解并掌握信息管理方法 | 3 | 
        
            | 4 | 1 决策与决策方法 | 1决策与决策理论 2决策过程 3决策的影响因素 4决策方法   | 掌握基本的决策方法 | 3 | 
        
            | 5 | 课堂案例   | 决策应用   | 程序方法运用 | 3 | 
        
            | 6 | 1计划与计划工作 | 5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6计划的类型 7计划编制过程 8计划的实施 | 结合理论,分析案例 | 3 | 
        
            | 7 |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 1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 2战略环境分析 3战略性计划选择 4计划的组织实施 | 理解并掌握方法原理 | 3 | 
        
            | 8 | 组织设计 | 1组织与组织设计 2组织的部门化 3组织的层级化 41组织变革与发展 | 理解并掌握组织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 3 | 
        
            | 9 | 人力资源管理 | 2人力资源计划 3员工招聘与解聘 4 员工培训 5 绩效评估 | 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 3 | 
        
            | 10 | 领导概论. 激励 | 1领导的内涵  2领导风格类型 3领导理论  1激励的过程理论 2激励实务 | 理解领导理论 | 3 | 
        
            | 11 | 课堂案例 | 案例讨论 | 理解激励的过程 | 3 | 
        
            | 12 | 沟通 | 1沟通的原理 2组织沟通 3沟通管理 4 组织冲突与谈判 | 掌握沟通的原理与管理 | 3 | 
        
            | 13 | 课堂案例 | 案例讨论 | 沟通的原理、管理应用 | 3 | 
        
            | 14   | 1控制 2创新与创新管理 | 1有效控制 2控制方法 3企业技术创新.  4企业组织创新 | 掌握控制方法和创新管理 | 3 | 
        
            | 15 | 案例 | 1、  控制案例讨论 2、  创新案例 | 应用 | 3 | 
        
            | 16 | 课程总结 | 总结 | 应用 | 3 | 
    
 
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辅以工厂参观
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精神。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的内容较多,范围宽泛,要善于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达到将书“从厚读到薄”和“从薄读到厚”的境界;做好笔记,老师所讲的扩展内容和实例与教材往往不一致,是老师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注意将老师所讲内容与教材、参考书的比较,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约1:1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外每周必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3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6小时。
3.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课前预习,坚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勤于动脑动笔,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4.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依照按学校规定,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及要求 | 权重 | 
        
            | 阶段综合性作业(共4次,课外完成) | 1. 评价标准:习题参考解答。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进行解答,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 30% | 
        
            | 期末考核(闭卷) | 1. 评价标准:试卷参考答案。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独立、按时完成考试。 | 70% | 
        
            | 期末考试方式 |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 |   |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田君          日期:    2015年  9月  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