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 |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选修课 □ | 
        
            |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3/3 |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8 | 
        
            | 授课时间:1-16周 星期二5-7节 | 授课地点:7B-209 | 
        
            | 所属院(系):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 | 
        
            | 任课教师姓名:王磊杰 | 职称:讲师 | 
        
            | 联系电话:13620037899/743184 | Email:wanglj@dgut.edu.cn | 
        
            |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前、课后,教室、教师办公室,交流 |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电子、化工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点线面的投影及其图解方法、几何体的表示及其交线画法、组合体(画图、读图、尺寸标注)、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素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画图、读图及尺寸标注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的标准化意识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使用传统及现代绘图手段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悉国标的有关规定,使之贯彻于课程的全部内容中;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表示、投影规律,能分析、图解空间几何问题;能正确分析、作出几何体表面的交线,并应用于绘制组合体的视图中;掌握组合体的视图画法、读图方法及尺寸注法,具备初步处理工程图的能力;掌握手绘、机绘技能,适应各种绘图需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投影理论,包括点线面、截交线、相贯线等,是本课程的基础内容。它研究空间几何元素及其相对位置在平面上的图示方法,研究在平面上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图解空间几何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在于:善于思考,弄清“空间—投影”、“投影—空间”的关系;调动形象思维,用立体几何知识理清空间几何关系;勤于观察生活中的形体及几何关系,扩充形象知识库。
读图是课程的难点,而跨越难点的前提为:具备扎实的投影理论基础;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拥有较为丰富的形象知识库;具有善构思、克疑难的学习精神。
尺寸标注是课程的另一难点,常表现为多注、漏注、错注。减少差错的有效方法为:熟悉国标规定;分析、汇集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多注意具体图例的标注特点等。若再辅以一定的设计、实践环节,则可明显提高尺寸标注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工程制图属技术基础课,是工科类专业的必修课。根据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学生应有较好的素质结构、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工程图为工程界的通行语言,与各类工程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处理工程图的能力是工科类学生的必备素质。作为工科学生,应重视本课程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本着对自己、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搞好课程学习。体现在学习中,具体要做到: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认真完成每个学习环节。同时,积极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使自己成为出色的、受社会所欢迎的工程技术人才。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在空间形象思维训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诸多实际能力的课程。
前导课程:立体几何、大学计算机基础。
后续课程:有关学科基础课。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机械制图》  何铭新、钱可强 徐祖茂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第6版
2、推荐参考书:
1、《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徐炳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5版
2、《工程制图学及计算机绘图》   杨胜强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年第2版
3、《现代工程制图》  杨胜强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1版
 
六、课程进度表
    
        
            | 周 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与重点 | 要求 | 学时 | 
        
            | 1 | 投影法和点、的投影 | 重点:投影法和点的投影 | 掌握正投影的投影特点及点的投影    | 3 | 
        
            | 2 | 直线的投影 | 重点:直线的投影 | 掌握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 | 3 | 
        
            | 3 | 直角投影定理,平面的投影 | 重点:特殊位置的平面的投影特点 | 要求能够掌握特殊平面的投影特点 | 3 | 
        
            | 4 | 空间平面相对位置 | 重点:空间平面相对位置的确定 | 能够平面投影特性确定空间平面的位置。 | 3 | 
        
            | 5 | 基本体的投影 | 重点:基本的柱体、回转体的投影 | 能够掌握和理解基本柱体、回转体的投影特点 | 3 | 
        
            | 6 |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 重点:截交线的投影 | 能够画出基本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 3 | 
        
            | 7 | 回转体的截交线 | 重点:回转体的投影 | 能够理解回转体的截交线作图方法 | 3 | 
        
            | 8 | 相贯线 | 重点:相贯线的作图方法 | 能够理解回转体的相贯线作图方法 | 3 | 
        
            | 9 | 三视图的概念,组合体的三视图 | 重点:组合体的三视图 | 要求能够理解三视图读图过程及基本画图方法 | 3 | 
        
            | 10 | 读图 | 重点: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 要求能够读懂案例中图纸 | 3 | 
        
            | 11 |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 要点: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 要求能够对基本的形体正确的标注出尺寸 | 3 | 
        
            | 12 | 机件的表达方法 | 重点:剖视图、全剖、半剖 | 要求能够理解剖视图的表达方法 | 3 | 
        
            | 13 | 机件的表达方法、断面图 | 重点:其他的剖视方法、断面图 | 能够了解其他的剖视图表达方法、了解断面图表达方法 | 3 | 
        
            | 14 | AUTOCAD | AUTOCAD基本知识、常用操作 | 了解AUTOCAD基本知识,掌握其常见操作方法。 | 3 | 
        
            | 15 | AUTOCAD | Autocad尺寸标注、剖面图、断面图基本操作 | 掌握Autocad尺寸标注、剖面图、断面图的基本操作 | 3 | 
        
            | 16 | AUTOCAD | Autocad绘制机件。 | 可以使用Autocad完成机件三视图包括剖面、尺寸等工程图纸的绘制。 | 3 |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分课堂教学、上机实训和课外辅导三部分。其中,教学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及与同学们互动方法进行;多给同学们看模型实物讲解;并指导同学们利用模型和AutoCAD软件进行上机实训操作。利用课前、课后等课余时间及时答疑,给同学们创造更多的习题练习时间及在绘图室里绘图的机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切实培养同学们的标准意识、手工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造型设计能力。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1)学好基本原理,弄懂每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基本作图方法;
2)认真听课,及时复习和预习;
3)认真完成作业;
4)多看、多想、多画。并注意掌握正确的读图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5)经常进行从空间物体(几何元素)到投影,从投影图到空间物体的想象、分析,是本课最好的学习方法。
6)注意将投影理论与几何体、零件、部件等的紧密结合。
7)把按投影规律作图与空间想象结合起来,发展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2、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
1)请同学们可去图书馆参考工程制图的参考书籍及练习册;
2)在校园网有工程制图的精品课程及习题电子版。
老师讲的内容和例题可能与课本有些不一样,请同学们上课注意听讲并与教材进行比较;多做练习;勤进行“空间到平面,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训练。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约1:1.5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外每周必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6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10小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
课前预习,尽量全勤,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不少于4张的A3图练习);勤思维多做习题,培养自己的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依照按学校规定,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及要求 | 权重 | 
        
            | 到堂情况 | 考勤 | 3% | 
        
            | 课堂练习 | 老师随堂给同学们练习 | 2% | 
        
            | 完成作业 | 在课外习题完成 | 15% | 
        
            | 上机操作 | 计算机绘图提交的电子作业成绩 | 10% | 
        
            | 期末考核 | 不作弊,独立按时完成考试 | 70% | 
        
            | 期末考试方式 | 闭卷 |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 田君             日期:   2015  年  3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