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工业工程基础 | 课程类别:必修课R选修课□ | 
        
            |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 |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20 | 
        
            | 授课时间:1-16周一3,4节;1-8周三354节 | 授课地点:7B410 | 
        
            | 开课单位: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 | 适用专业班级:2013工业工程 | 
        
            |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李帅 | 职称:讲师 | 
        
            | 联系电话:15920220980 | Email:lishuai@dgut.edu.cn | 
        
            |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间、课后随堂答疑;和学生约定时间地点答疑 |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必修课程,是工业工程领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侧重研究工作标准化和时间标准化的方法和应用,是整个现代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基础。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典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法,了解现代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的应用领域,从而对工业工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和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课程从应用实际出发,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经典工业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的内容和技术,并介绍介绍了现代工业工程的新的应用和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同时使学生对工业工程建立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为学生今后学年的工业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课程目标
    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系,希望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能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具备一定的工程专业背景或工程实践经验;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工业工程的基本意识;实施工业工程改进的基本步骤;方法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时间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工业现场改善的方法和技巧;  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工业工程的优化改善过程,掌握思维、观察、测量、分析、研究、检验、评估等方法,重点希望达到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工业工程素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自己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的修养。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管理学》等管理类基础课程,同时他是后续课程《生产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基础工业工程》 ,王有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推荐参考书:《工业工程基础》 ,张正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工业工程》 ,易树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 周 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与重点 | 要求 | 学时 | 
        
            | 1 | 工业工程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工业工程知识体系 | 工业工程的基本定义;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 | 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定义,了解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了解工业工程的知识体系 | 2 | 
        
            | 1 | 生产率 | 生产率的定义,分类及其测定方法,以及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 掌握生产率的定义分类及其测定方法;理解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 2 | 
        
            | 2 | 讨论 | 生产率和质量、就业悖论 |   | 2 | 
        
            | 2 | 方法研究 | 工作研究概念 | 理解相关概念 | 2 | 
        
            | 3 | 讨论 | 改善实例讨论 |   | 2 | 
        
            | 3 | 方法研究初步及程序分析基础 | 方法研究的概念,内容,生产过程。 程序分析的基本概念。 | 理解并掌握方法研究的概念,内容,生产过程, 程序分析的基本概念。 | 2 | 
        
            | 4 | 工艺程序分析 | 工艺程序分析的基本概念,工艺程序图的绘制,工艺程序的分析及优化 | 理解并掌握工艺程序分析的基本概念,工艺程序图的绘制,工艺程序的分析及优化 | 4 | 
        
            | 5 | 流程程序分析及线路图分析 | 流程程序分析及线路图分析的基本概念,流程程序图,线路图的绘制, 分析方法思路。 | 流程程序分析及线路图分析的基本概念,流程程序图,线路图的绘制, 分析方法思路。 | 4 | 
        
            | 6 | 人机操作分析 | 人机操作分析的概念,分析方法,人机操作图的绘制等。 | 理解并掌握人机操作分析的概念,分析方法,人机操作图的绘制等。 | 2 | 
        
            | 7 | 讨论 | 人机操作案例 |   | 2 | 
        
            | 8 | 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 分析概念,方法;联合操作图及双手操作图的绘制。 | 理解并掌握分析概念,方法;联合操作图及双手操作图的绘制。 | 2 | 
        
            | 9 | 动作分析 | 动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动素图的绘制,动作经济原则 | 理解并掌握动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动素图的绘制,动作经济原则 | 2 | 
        
            | 10 | 讨论 | 动作分析案例讨论 |   | 2 | 
        
            | 11 | 作业测定基本概念 | 作业测定的基本概念,工时消耗的构成 | 理解并掌握作业测定的基本概念,工时消耗的构成  | 2 | 
        
            | 12 | 时间研究 | 时间研究 | 时间研究的研究步骤方法等。 | 2 | 
        
            | 13 | 工作抽样 | 工作抽样的基本概念方法等 | 理解并掌握工作抽样的基本概念方法等 | 2 | 
        
            | 14 | 预定时间标准 | 模特法的概念,方法。 | 理解模特法的概念方法等,掌握模特排时法的基本应用原理。 | 2 | 
        
            | 16 | 复习 | 课程总复习 |   | 2 | 
    
表2    上机必做实验教学进程表(注,除必做上机实验外其他上机学时融入课堂实践)
    
        
            | 周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要点与重点 | 掌握程度 | 实验类型 | 实验要求 | 学时 | 
        
            | 6 | 流程程序分析 | 流程程序图的绘制及分析 | 熟练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7 | 人机操作分析 | 人机操作图的绘制 | 熟练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8 | 双手操作分析 | 双手操作图的绘制 | 熟练 | 综合性 | 必做 | 2 | 
        
            | 15 | 时间研究时法 | 时间研究 | 熟练 | 综合性 | 必做 | 2 | 
    
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必做、选做。
七、教学方法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讲授本课程,着重学生的理解并掌握相关方法,综合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根据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告知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时候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生活中多思考,,学以致用,这样一定能收到事半功效的学习效果。学生可适当参考相关图书资料、上相关的学习网站或论坛,提高学习效果
2、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
 必须认真阅读教材,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可上中国工业工程网络学会http://www.myie.org/bbs/等论坛阅读相关资料,丰富及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平均每周至少耗费4学时的时间。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实验态度认真明确,可合作实验但实验报告必修独立完成;课堂讨论积极主动;独立完成作业,对批改过的作业要及时订正;有任何疑问可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争取积极主动的学好并牢固掌握该课程要求的相关知识。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学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实事求是的评价课程及任课教师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及要求(居中、宋体、五号、粗体) | 权重 | 
        
            | 到堂情况 | 无旷课,不迟到,不早退 | 5% | 
        
            | 课堂讨论 | 积极主动参与讨论 | 5% | 
        
            | 完成作业 | 对立完成,认真 | 10% | 
        
            | 实验(实训) |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有自己的见解及思路 | 10% | 
        
            | 期末考核 | 参考试卷评分标准 | 70% | 
        
            | 期末考试方式 | 开卷□     闭卷R   课程论文□    实操□ |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宋体,小四,粗体)
 
    
        
            |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