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供应链管理》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的专业课程,其目的是为培养该专业学生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内涵及发展演进过程,阐述了供应链管理模式特征及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机制、库存管理、准时生产制、快速响应物流管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熟悉其主要工作内容及组织方法,初步具有从事一般实际工作的管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模式特征及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机制、库存管理、准时生产制、快速响应物流管理等内容,理解其基本概念;了解和熟悉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供应链管理模式特征及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机制、库存管理、准时生产制、快速响应物流管理等基本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工作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选课程。其先导课程为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规划与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等,这些课程对其具有较大的影响。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 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2第三版
2.参考书:黄云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1第一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 周 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与重点 | 要求 | 学时 | 
        
            | 1 | 导论 | 1.供应链管理概述;  2.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及其基本思想;                3.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发展;                              | 理解基本概念和思想 | 2 | 
        
            | 2 |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 1.供应链的类型;  2.成长理论与运行机制;  3.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扩展;  4.供应链管理与业务外包;  5.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问题。 | 理解基本概念并掌握重点理论 | 2 | 
        
            | 7 | 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 1.几种常见的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2.供应链运作系统的框架模型;  3 供应链体系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4.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的步骤;     5. 供应链设计中的供应合同 | 理解并掌握设计原则与策略 | 2 | 
        
            | 7 |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 1.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其制约因素                3.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4.客户关系管理与供应商关系管理 | 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 | 2 | 
        
            | 8 | 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   | 1供应链协调问题的表现形式 2提高供应链协调性的方法   | 理解关键概念和掌握程序方法 | 2 | 
        
            | 8 | 课堂案例 | 解决实际问题 | 结合理论,分析案例 | 2 | 
        
            | 9 |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 1.采购的定义及过程;     2.传统的采购模式   ;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准时采购策略;               5.供应商管理;  6.全球采购 | 理解并掌握方法原理 | 2 | 
        
            | 10 |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 1.现行生产计划及控制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 | 理解并掌握基本原理与方法 | 2 | 
        
            | 11 | JIT、QR与供应链管理   | 1 JIT的基本思想与哲理; 2 JIT哲理于供应链管理体系;                                              3快速相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4供应链系统的同步运作。、 | 理解并掌握供应链系统的同步运作 | 2 | 
        
            | 12 |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 1.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2.物流网络与供应链管理; 3.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4.物流外包与自营的决策分析。    | 掌握物流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 | 2 | 
        
            | 13 |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 | 1.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3.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4.联合库存管理与多级库存控制 | 理解供应商管理库存 | 2 | 
        
            | 14 | 供应链的组织与运行管理 | 1.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特征分析; 2.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 3.供应链管理过程的监控与协调; 4.供应链执行管理系统 | 掌握基本原理与方法 | 2 | 
        
            | 15   | MRP—ERP原理与应用 | 1.ERP的发展历程; 2.MRP的基本原理; | 了解MRP—ERP原理与应用 | 2 | 
        
            | 16 | MRP—ERP原理与应用 | 1.ERP系统的组成。 | 了解MRP—ERP原理与应用 | 2 | 
        
            | 17 | 课堂案例 | 解决实际问题 | 结合理论,分析案例 | 2 | 
        
            | 18 | 课程总结 |   |   | 2 | 
    
 
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辅以工厂参观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精神。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的内容较多,范围宽泛,要善于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达到将书“从厚读到薄”和“从薄读到厚”的境界;做好笔记,老师所讲的扩展内容和实例与教材往往不一致,是老师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注意将老师所讲内容与教材、参考书的比较,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约1:1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外每周必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2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4小时。
3.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课前预习,坚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勤于动脑动笔,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4.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依照按学校规定,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及要求 | 权重 | 
        
            | 阶段综合性作业(共4次,课外完成) | 1. 评价标准:习题参考解答。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进行解答,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 30% | 
        
            | 期末考核(闭卷) | 1. 评价标准:试卷参考答案。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独立、按时完成考试。 | 70% | 
        
            | 期末考试方式 | 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实操□ |   |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田君          日期:    2015年  9月  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