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论》(本)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汽车不仅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是集钢铁、石油、化工、电子、纺织以及建材等众多工业产品于一身的当今世界“第一产品”。同学们通过《汽车导论》的学习,可以扩大知识面,对机械、电子等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其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意识和动力。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汽车工业的主要特点、掌握汽车的主要结构、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了解汽车评价特性,并了解汽车的最新技术。使学生将来尽快适应汽车业这个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研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汽车工业的及汽车构造的了解,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能把学过的机械及电子方面的知识应用到对汽车概论的学习上。应用图书馆工具(在线检索、 数据库、搜索引擎等)检索并获取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提取信息中的重点和创新点的能力。通过熟悉发明改进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汽车工程概论》,刘大维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第1版。
2.参考书:《汽车构造》,陈家瑞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第3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 周 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与重点 | 要求 | 学时 | 
        
            | 1 | 汽车发展史、汽车的构成与分类 | 现代汽车工业趋势。汽车的组成和新的分类办法。 | 了解发展史,掌握我国汽车分类方法。 | 2 | 
        
            | 2 | 汽车行驶原理,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 动力传递路线,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发动机常用术语 | 能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记住各术语的含义。 | 2 | 
        
            | 3 | 曲柄连杆机构个零部件的材料构成 | 机体的布置,活塞环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工作循环。 | 能记住,理解各部件布置。 | 2 | 
        
            | 4 | 配气机构 | 配气机构布置,配气相位 | 掌握配气相位图 | 2 | 
        
            | 5 | 汽油机、柴油机的供给系 | 汽油机在个种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的要求,柴油泵的构成 | 能理解和灵活应用。能理解两种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 2 | 
        
            | 6 | 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和冷却系 | 进排气歧管的不知,废气净化装置 | 了解整个系统的结构,了解处理废弃装置和方法。 | 2 | 
        
            | 7 | 发动机的润滑系、点火系 | 润滑方式,点火系类别和原理 | 了解结构,掌握应用 | 2 | 
        
            | 8 | 汽车供给系,起动系 | 发电机,起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能理解两个系的功用及其工作原理。 | 2 | 
        
            | 9 |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 能理解个组成的工作原理。 | 2 | 
        
            | 10 | 新型发动机 | 用VIDEO观看新汽车 | 了解发动机的构造和各系统工作 | 2 | 
        
            | 11 | 变速器、离合器 | 离合器构成的工作原理,变速器同步器的工作原理。自动变速器 | 掌握变速器和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 2 | 
        
            | 12 | 驱动桥、汽车行驶系 | 车轮定位的参数,悬架分类和构成。 | 了解定位参数的作用。掌握悬挂构成,了解新的悬挂技术,。 | 2 | 
        
            | 13 | 汽车转向系 | 转向机构、四轮转向系统 | 认识转向系统的结构 | 2 | 
        
            | 14 | 汽车制动系 | 如何区分各种制动器类型,及其优缺点,防抱死制动系统。 | 了解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租车及工作过程。 掌握各种制动器的优缺点。 | 2 | 
        
            | 15 | 汽车的性能及评价指标,汽车的使用 | 汽车的性能及评价指标,汽车使用过程中的保养和注意。 | 了解汽车的评价指标参数,学会正确使用汽车。  | 2 | 
        
            | 16 | 讨论和考查 | 汽车传统和未来对接 | 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适应汽车新技术 | 2 |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及多媒体教学。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内容应用性强,网络资源丰富。要多 想多差,善于利用资源,让以往学到的机械专业知识运用到本课程的学习中。老师所讲的内容和例题与教材往往不一致,是老师自己的经验总结,注意将老师所讲内容与教材、参考书的比较,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约4:1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外每周必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1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1小时。
3.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课前预习,坚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独立认真完成期末考试。
4.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依照按学校规定,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及要求 | 权重 | 
        
            | 阶段综合性作业(共5次,课外完成) | 1. 评价标准:手写完成课堂和课后作业,结合基本知识和现代技术来评价和展望汽车。 2. 要求:通过学习能进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依有据,而且符合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每次20%,共5次 | 
        
            | 期末考试方式 | 无   |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田君                 
日期:   2015  年  3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