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PLC技术 |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选修课√ | 
        
            |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4 | 
        
            | 授课时间:1-16 周 星期二 3-4 节 | 授课地点:伟易达公司 | 
        
            | 开课单位: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 | 适用专业班级:2012机械设计卓越计划班 | 
        
            |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郭建文 | 职称:讲师 | 
        
            | 联系电话:113532853596 | Email:5008244@qq.com | 
        
            |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每次发放作业时,采用集中讲解方式。 | 
    
 
二、课程简介
PLC技术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学习三菱FX2N系列PLC的组成、原理、指令和编程方法,以及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后续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菱FX2N系列PLC的组成、原理、指令和编程方法;理解PLC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方法;具有较熟练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综合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PLC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指令和编程方法等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选修课。其内容是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课程的为基础,培养学生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学好后续机电一体化等课程的影响很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PLC编程及及应用第4版》,廖常初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第4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 周 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与重点 | 要求 | 学时 | 
        
            | 1 | PLC简介 | PLC的概念;PLC的特点 ; PLC的应用领域; PLC的国内外状况;PLC的发展 | 了解和熟悉 | 2 | 
        
            | 2 | PLC简介 | PLC的产品类别;PLC的资源简介; 微处理器(CPU) ;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三菱PLC是如何工作的 | 理解和掌握PLC的工作原理 | 2 | 
        
            | 3 | PLC的指令和软元件 | PLC的编程语言概述; PLC编程语言的特点; 常用的编程语言;PLC的软元件; PLC的X、Y元件 | 理解和掌握PLC的指令和软元件 | 2 | 
        
            | 4 | PLC的指令和软元件 | PLC的M元件;PLC的T元件 | 理解和掌握PLC的指令和软元件 | 2 | 
        
            | 5 | PLC的指令和软元件 | PLC的C元件;PLC的数据寄存器 | 理解和掌握PLC的指令和软元件 | 2 | 
        
            | 6 | PLC的指令和软元件 | PLC的置位、复位和脉冲输出指令 | 理解和掌握PLC的指令和软元件 | 2 | 
        
            | 7 | 三菱PLC的应用指令 | 应用指令概述; 应用指令的格式;应用指令的操作数; 应用指令的执行形态 | 理解和掌握PLC的应用指令 | 2 | 
        
            | 8 | 三菱PLC的应用指令 | 比较与数据传送指令;比较指令;传送指令;数据运算指令 | 理解和掌握PLC的应用指令 | 2 | 
        
            | 9 | 三菱PLC的应用指令 | 移位指令;程序流向控制指令;程序转移类指令; 中断指令(DI、EI、IRET)   | 理解和掌握PLC的应用指令 | 2 | 
        
            | 10 | 三菱PLC的应用指令 | 数据处理应用指令;高速处理指令应用 | 理解和掌握PLC的应用指令 | 2 | 
        
            | 12 |  顺序控制与SFC编程 | 顺序控制的思路;状态元件和步进梯形图指令(STL、RET) ;SFC图与步进梯形图 | 理解和掌握PLC顺序控制与SFC编程 | 2 | 
        
            | 13 |  顺序控制与SFC编程 | 步进梯形图的编程;单流程的步进梯形图编程;选择流程的步进梯形图编程; 并行分支与汇总的步进梯形图编程 | 理解和掌握PLC顺序控制与SFC编程 | 2 | 
        
            | 15 | 三菱PLC应用实例 | PLC控制的元件分拣系统;PLC在液体混合搅拌控制中的作用 | 了解和熟悉 | 2 | 
        
            | 16 | 复习 |   |   | 2 | 
    
表2    实验教学进程表
    
        
            | 周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要点与重点 | 掌握程度 | 实验类型 | 实验要求 | 学时 | 
        
            | 11 |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实验 | 掌握PLC常用指令与软元件应用 | 能正确接线,编制和调试程序 | 验证性 | 必做 | 2 | 
        
            | 14 | 气动机械手控制实验 | 掌握顺序控制和步进梯形图的编程 | 能正确接线,编制和调试程序 | 验证性 | 必做 | 2 | 
    
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必做、选做。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分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和课外项目三部分。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实验和课外项目分组进行,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精神。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的内容跨度较大,要多练多想,善于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做好笔记,老师所讲的内容和例题与教材往往不一致,是老师自己的经验总结,注意将老师所讲内容与教材、参考书的比较,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2、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约1:1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外每周必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3小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
课前预习,坚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勤于动脑动笔,认真演算习题,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必须参加实验课,亲自动手独立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依照按学校规定,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说明课程成绩评定的内容、方法及评定标准,使学生清楚考核要求。)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及要求 | 权重 | 
        
            | 到堂情况 | 1. 评价标准:是否迟到、旷课、早退 2. 要求: 每节课点名或签到 | 8% | 
        
            | 课堂讨论 | 1. 评价标准: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要求: 采用课间讨论 | 2% | 
        
            | 完成作业 | 1. 评价标准:习题参考解答。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PLC原理和编程方法,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 10% | 
        
            | 实验 | 1. 评价标准: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回答实验思考题的正确性。 2. 要求: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按照实验报告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回答实验思考题。 | 10% | 
        
            | 期末考核 | 1. 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PLC原理和编程方法,独立、按时完成考试。 | 70% | 
        
            | 期末考试方式 |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 | 
    
十、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   我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部)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田君             日期:2015年3月1日   |